花開蓮現:《心經》大智慧
作者:樓宇烈
出版:中華書局
《心經》是三藏圣典中流傳極廣、被人持誦講解比較多的一部大乘經典,使用較多的譯本為玄奘大師所譯。雖僅二百六十個字,但涵義豐富,譯筆精練、流暢而優美。圣嚴法師稱其為“遇淺即淺,逢深則深”的“好經”。
喧囂的世界,如水中月、空中云,如何放下顛倒虛妄,透過無常的現象,發現緣起性空的人生真諦,達到花開蓮現,花落蓮成的自在境界。滾滾紅塵中,如何擺脫煩惱萬分的生存狀態,去我執,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嘤尚纳?,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妨在《心經》中尋找。讓我們跟隨北大國學研修班非常受歡迎主講樓宇烈教授,體悟《心經》,祛除內心的一切苦,尋找全新的生命空間。
作者簡介
享譽海內外的資深學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和虔誠守護者。北京大學國學研修班非常受歡迎的主講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國學研究院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34年12月10日生于杭州,祖籍浙江嵊州。1955年畢業于上海浦光中學,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60年畢業。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全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周易注(附周易略例)》、《宗教研究方法講記》、《中國的品格》等。
精彩書評
《心經》講的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佛教對宇宙、人生基本的看法。
——星云大師
《心經》是智慧的經典。內容既淺又深,以基本原始的佛法為底子,以大乘空義的佛法為靈魂。是遇淺既淺,逢深則深的好經。
——圣嚴法師
精彩文摘: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般若中觀學的重要經典之一。它先后有七種漢譯本,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唐代玄奘的譯本,此譯本全經僅260個字,連經題也才268個字??删褪沁@么一部短小的經,卻包羅了大乘佛教般若中觀理論所涉及的基本名相和根本理論,有人且以為此經“攝全部佛法”。經中所涉及之名相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諸法空相”、“究竟涅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而更重要者是經中闡明的大乘中觀的根本理論—
“色不異空??詹划惿?。色即是空??占词巧?rdquo;。這是說,大乘佛法所言之“空”“有”是離“空”“有”二邊之“空”“有”;是“不二”之“空”“有”;是不離“空”之“有”,不離“有”之“空”; 是“非有”之“有”,“不空”之“空”。誠如唐賢首法藏所言:“但以性空未嘗不有,即有以辨于空;幻有未始不空,即空以明于有。有空有故不有,空有空故不空。”(《十二門論宗致義記》)大乘佛教唱“真空”、“妙有”之論,何為“真空”,何為“妙有”?近代高僧弘一大師嘗釋曰:“真空者,即有之空,雖不妨假說有人我,但不執著其相。妙有者,即空之有,雖不執著其相,亦不妨假說有人我。”
凡人著于實有,二乘落于偏空,故大乘般若中觀破偏示正,述“空”“有”不二之理、書“空”“有”不離之文。然常人聞大乘佛法一切皆空義,易落于空見,《心經》“色”、“空”不離之文,則告誡眾生既不要落于“有”,更不應落于“空”。弘一大師在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講記》中,劈頭就提醒讀此經者說:“研習《心經》者,最應注意不可著空見。因常人聞說空義,誤以為著空之見。此乃大誤,且極危險。經云:寧起有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因起有見者,著有而修善業,猶報在人天。若著空見者,撥無因果則直趣泥犁。故斷不可著空見也。”
《心經》是中國佛教四眾弟子每日早晚必誦之經典,其中名相含義可慢慢研究,然經文之根本教義,則必須首先了然于心中。如此,誦《心經》方有意義,方積自覺覺他之功德。
圖書目錄
開篇 了然于心
——題《心經》
I 般若
緣起性空
自凈其意
II 執著
諸法空相
無常無我
無明緣行
跳出苦海
III 寂靜
心無掛礙
法無定法
心的力量
結語 智慧的力量
附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