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佛光山開山方丈,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
-
樓宇烈:傳統固本 智慧啟蒙
年逾八旬的樓老師博聞強識、反應敏捷,不僅在文化領域,即使時政與經濟問題,也能夠言簡意賅地一語中的,當然他最關注的依然是文化。 -
覺醒法師:佛教發展應重視新媒體
佛教用改革的字眼可能容易讓別人覺得會引起爭議,但是其實我覺得世間的一切事物它都需要不斷的發展,需要注入新的動力,所以佛教應該和社會是一樣的,也面對著與時俱進的問題。 -
寬運法師:以“和合”精神推動政改
香港乃至整個中華民族都要有和的精神,因為如果輸的話,就沒有贏家,都是輸家,親者痛仇者快。香港人應該以登高望遠的精神和情懷看今天的問題。 -
阿旺嘉措仁波切:藏傳佛教中的大智慧
在本期的《盛世菩提》中,大公佛教首度深入報道藏傳佛教,專訪青海陀樂寺住持阿旺嘉措仁波切,為您揭秘有著1300多年圓滿傳承,人們眼中神秘的佛法“密宗”。 -
明勇法師:經典不是迷信 是佛陀講述的道理
明勇法師親近凈慧老和尚近二十年,多年來鉆研經典,闡揚正信,于石家莊真際禪林講經說法,并在生活禪夏令營期間為青年學子作禪修指導。曾任河北省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等職。 -
慈成加參仁波切:發無量心 行大乘愿
慈成加參仁波切得到阿秋法王等大德傳授竅訣,并發愿一輩子為成就眾生的解脫利益而活著,將大圓滿的教法傳給世界各地的具緣弟子,在語默動靜中,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動的當代菩薩的人格。 -
法度法師:雪峰模式的弘法沙門
在福建南安雪峰禪寺建寺1120周年慶典之際,雪峰禪寺住持法度法師在接受大公佛教專訪時表示要如何讓每一個人都能聽聞佛法是我們現在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
賢志法師談資國禪茶特色:僧人把控制作過程
賢志法師,字法圣,1967年生于福鼎白琳,俗姓王,名世海。于1983年8月出家于福鼎資國寺,皈依師為新加坡廣化寺住持學航法師,依止圣訓長老。曾就學于福州鼓山涌泉寺佛學培訓班、福建廣化寺佛學院、中國佛學院。 -
澳洲維州議長:中國文化在澳大利亞備受推崇
近日,世貿聯合基金總會的榮譽主席、澳洲維多利亞州上議院議長布魯斯先生接受了大公佛教的專訪。布魯斯先生表示,中國文化在澳大利亞備受推崇,自1850年開始,就有華人在澳大利亞推廣中國文化,傳播歷史可謂久遠。 -
懷善法師:在尼泊爾建設、設計和主持中華寺的歷程
懷善大和尚俗姓唐,廣西全州人,1985年5月,因緣匯聚,在湖南南岳上封寺禮寶曇法師披剃出家,并于同年受具足戒,后又事從本煥長老和一誠長老及佛源老和尚。他深研經藏,解行并重,個人修為日趨深厚。 -
柏林禪寺生活禪夏令營20周年紀念片:心橋
柏林禪寺生活禪夏令營是中國大陸青年佛子學習佛法、體驗佛法的理想去所。 -
西雙版納總佛寺大雄寶殿開光慶典(一)
西雙版納總佛寺大雄寶殿開光慶典法會 -
《千年菩提路》:首部大型中國佛教歷史文化紀錄片
這是第一部講述佛教在中國2000多年傳承和發展的紀錄片。那些歷史上最經典的佛教圣地、那些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和文化的高僧大德、那些穿越千年至今依然震撼著我們的精彩瞬間,在這部紀錄片里將一一呈現…… -
《金剛經》王菲
佛教運用“金剛”來形容教法的堅固和能夠破斥外道,而不被外道所破壞。 -
齊豫梵音:大悲咒
大悲咒是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此中包含了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濟世渡人之心以及無上的菩提心,是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
《覺悟》--夢參老和尚
“覺悟”是佛教教義名詞,梵文意譯為“無上正真道”、“無上正等正覺”等。由于人的個體經驗積累途徑和認識活動等等方面存在差異,覺悟也存在個性差異。 -
紀錄片:云之門 佛之源(佛海源流)-紀念云門寺佛源老和尚圓寂一周年
紀錄片:云之門 佛之源(佛海源流)-紀念云門寺佛源老和尚圓寂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