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菩提迦耶,經尼連禪那河,到牧羊女塔。似乎為我們展示著佛陀成道的諸多因緣。
走在尼連禪那河上,河床上依稀能看出水流過的痕跡。流水也會干枯,卻永遠不會停下來,仿佛永遠不知道厭倦,它那種活潑的生機永恒不變。這是佛陀當年苦行六年的地方,佛陀成道前在河中沐浴的情景依稀浮現在眼前。
尼連禪那河的對岸便是牧羊女的村落,后人為了紀念牧羊女供養佛陀乳糜的事情,而在這個村莊里建了牧羊女的紀念塔。依玄奘法師的記載,有關牧羊女的塔有三個:一、牧羊女的故宅,二、牧羊女煮糜處,三、如來受糜處。直到十幾年前,人們才將眼前這沉睡千年的古塔挖掘出來,這里沒有什么所謂的舍利,這些壘砌的磚石告訴著世人:這里是牧羊女的故鄉。
茅舍村莊怡然自得,陽光明耀,天空如碧??粗@里的村民在草垛中忙碌著,也許他們并不知道這座塔的意義,牧羊女的家鄉早已忘記了她,這里的人們每天看著來來去去的朝圣者們在這里轉塔誦經,也許早已習以為常。
我走進院內,向這座塔恭敬禮拜,我對牧羊女充滿著感激之心,如果沒有她,那位名悉達多的修行者又會如何?如果沒有她,佛法又會如何?我們又會如何?佛陀曾說:“有兩餐供養得福甚大,一個是其成道前的最后一餐的供養,一個是涅槃前的最后一餐供養。”可對佛陀的弟子來說,成道前的最后一餐供養意義是不是更大呢?
她不是佛陀的師長,她也并沒有傳授佛陀任何的修行經驗??煞鹜釉谒囊徊惋嬍持邪l現了中道之理。她的供養是這世間最大的供養,是最有意義的供養。每位佛陀弟子對她又怎能沒有感激之心呢?在她的面前,我深刻認識了供養的意義。
在塔的后面,我打坐了片刻,我想到這里是佛陀苦行六年的地方,他也曾在這里禪坐多年,我如今在這里禪坐,似乎是試圖接近悉達多當時的心。在這里,隱約感覺到地下有一股暗流在涌動,此刻自己身心是如此的寂靜。
離開這座塔,再次路過尼連禪那河,想到不遠處的岸邊就是牧羊女供養佛陀的地方,當初的某個時刻,就在那個地方,發生了影響世間千萬年的事,而慈悲的牧羊女則是這件事中不可或缺的因緣。(文/凈信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