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海法師:建議將衛賽節定為"全球素食日"
我建議將每年的衛賽節設定為“全球素食日”,首先號召全球三大語系佛教徒,進而帶動全世界在這一日食素。 -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就是當下你對面的這一位!
人生總在聚散匆匆之中度過,聚散之間的人生,當真宛若是夢幻泡影。倘若抓住幻影不放,當然會有道不盡的悲愴。 -
佛教“不可說,不可說”背后的神秘啟示
半個世紀前,關于佛教哲學中的“不可說”問題,有一場引而未發的爭論。兩位哲學大儒為何會在佛教哲學上起爭執? -
為什么一個僧人比一千個兵還難管?
在教內有“寧管千個兵,不管一個僧”的說法。我以前還不太理解,認為出家人都是修行人,怎么還不好管理呢? -
濟群法師:推薦給初學者的三種書
我也曾經出版過一系列“人生佛教叢書”,從佛法角度對財富、環保、道德等社會問題進行解讀并提供解決之道。 -
宗性法師:不珍惜時間的人生命更長
今天好多人是累死的。很多人覺得時間就是生命,要和時間賽跑??蛇@哪里是把時間當成生命,是在和時間拼命! -
星云大師:算命到底準不準?
人,到底有沒有命運?有!因為有善惡因果,怎么會沒有命運呢?人的行為造作,就有各種的業報,怎么會沒有命運呢? -
中國佛教界在抗日戰爭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中國佛教在抗日戰爭中的十大積極作用向世人昭示了中國佛教是一個慈悲的宗教、善惡分明的宗教、愛國的宗教…… -
從日本強推“安保法案”略說佛教的和平觀
最近伊核協議剛剛達成,日本的“安保法案”就要出臺了;二戰后,日本原奉行"和平憲法",何故現在又蠢蠢欲動? -
濟群法師:怎樣才能開好一個素菜館?
如果把這幾方面做好,那就不只是在提供飲食,而是在推廣一種文化,推廣一種健康生活的理念。 -
星云大師:佛學夏令營火爆 因為其具足四點意義
也許會有很多人不解,為什么每個寺院的佛學夏令營都這么火爆,為何現在有這么多人對佛學感興趣? -
國法與教規相得益彰 完善宗教管理亟待落實
國法與教規的關系問題,橫亙在世人面前,需要探討和厘清。在新形勢下,處理好政治和宗教方面的首要問題。 -
宗性法師:活在當下 該干嘛干嘛
常有人這樣問我:"師父,您知道我的前世是什么嗎?"這種人很難應付,于是我有時會開玩笑說:“我知道,你前世是豬"。 -
徐玉成:“不依國主 法事難立”論應當慎用的
道安法師的“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論,從政治體制、政治文明、民主法制、信仰自由,都存在著巨大的時代差別。 -
明海法師:當住持以后 我如何學會管理寺院
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我當住持以來的管理體驗。當住持以前,我是監院,那時候我沒有管理這個概念。 -
湖北省佛協發表進一步加強道風建設的倡議書
道風建設是佛教事業的生命線,關系到佛教的健康發展,關系到佛教的社會形象,關系到佛教積極作用的發揮。 -
如瑞法師:錢不是單單靠本事就能掙得的
為什么我們同樣的本事,那個人就掙錢了,我就沒掙錢?你慢慢懂得因果的道理的話,就會知道,掙錢不單單靠本事。 -
索達吉堪布:修行人要分清自己的定位
有一些信仰的人,修行的人,雖然我看到他們也痛苦,聽到他們的聲音也帶有一點哭聲,但是他們很堅強。 -
宗性法師:為什么中國人活得更累?
白領十天不洗耳恭聽,就成“黑領”。你別看白領的樣子很風光,生活很體面,其實有誰真正走進過他們的生活? -
從兩則禪宗公案看“人性之光”在輿論中風光幾何
我們能卸掉多少自我維護的甲胄,我們的價值信念才能在多大程度上稱作真正照見現實的“人性之光”。 -
戒毓法師:佛教在現代社會轉型的漫長之路
,中國佛教近代發展道路中,近百年的時間,我們還沒有走出困局。今天佛教的道路到底在何方? -
災難過后的感動不走心?別讓祈禱變了味兒
8月12日,天津塘沽發生爆炸,這一次,“愛心”和“蠟燭”依舊來得很快,對“感動”的質疑與嘲諷來得比往常更早一些。 -
明海法師:在生活中觀自在 以全部生命去讀經
轉動思想,轉動腦筋,轉動全部的感官手段包括每一個毛孔,以全部的生命去讀經,功夫純熟,自然有相應的一天。 -
宗性法師:缺鈣怎么補?不靠鈣片靠愿力!
“在奉獻中忘我,在忘我中奉獻”,注意這兩句話有它的邏輯順序,不能隨意顛倒,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來實踐它。 -
禪還是商? 當今少林寺非得這么“二”嗎
廣大網民對佛法弘揚如此關心,也對佛教教義能夠如此熱烈探討,亦是美事一樁,我們也不妨來探討一二。 -
放生“成患”,道德作秀不等于行善積德
“正旦放生,示有恩也”,我國民眾放生的行為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一種時尚。但是,盲目的放生并不等于行善積德。 -
宗性法師:放下執著與追求事業矛盾嗎?
所謂的“我執”就是做任何事都以自己為中心,它的表現是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別人的感受、不顧集體的感受。 -
兩則公案揭示禪宗如何看待“特異功能”
在大眾面前使用“特異功能”,在禪宗認知里是一項很嚴重的罪過。禪師顯露“特異功能”,會擾亂民眾的正信之心。 -
靜波法師:開光不一定就靈 意義在于開啟智慧
如果要想自利必須利他,這是佛教的辯證法。這樣的辯證法一旦清楚了,我們今天就覺得這個開光非常有意義。 -
慧律法師:佛教化導人心 世人常誤解民俗為佛陀教化
中華文化兼容并蓄,對于勸善的宗教皆能廣為接納。流傳至今,凡持香禮拜者皆誤以為佛教,實則諸多民間信仰。 -
獨家評論:“王菲教”折射危機 現代人信仰何從安立
祝愿大家能夠真實面對內心的聲音,放下僥幸心理,一步一步踏實地改變自己的缺點,尋找到真正的善知識。 -
對話學誠法師:佛弟子應如何看待八字與風水
佛法告訴我們“業果決定一切”,但絕大部分人往往信任算命而不肯相信三寶,這是最可悲之處。 -
濟群法師:你的世界只裝著一個人 當然會孤獨
我代表著一方,而整個世界代表著另一方?,F代人常常感到孤獨,當你的世界只裝著你一個人,當然會感到孤獨。 -
明憨大和尚:佛教這輛車 一起來推動
出家眾來把握方向,拉這輛車,在家眾推這輛車,給這輛車增強動力,這樣佛教這輛車才能正常地運行。 -
星云大師:現在的官員為什么失去尊嚴?
往昔的官員,總是令人羨慕;因為,他們有做官的尊嚴!現在的官員為什么失去尊嚴?原因在于人格操守,不復為人信服。 -
凈界法師:這五種情況 向菩薩求財富不會感應
現見有諸有情,匱乏財位。我們去看,這個層次越低的神越容易感應。你看世間上最容易感應的一定是民間宗教。 -
濟群法師:90%的學佛者都會有的發心誤區
很多學佛者從開始發心就不對,是帶著某種貪著開始學佛。深究起來,可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以此作為起點。 -
覺真長老:佛教是富人的真正救星
供養布施,無相布施,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更是一種清凈的心靈境界?!胺鸾淌歉蝗说恼嬲刃恰币徽f,其言是也。 -
圣嚴法師的辦公室哲學:如何應對職場紛爭
如果你恰好是那個很乖、很努力、很認真工作,卻不會做表面工夫的人,因而老板不賞識你,該怎么辦呢? -
明堯居士:生活禪的理論構架 現實生活中的佛法
生活禪的提出,以禪宗為突破口,將佛法更有效地融入現實生活,為中國佛教的振興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 -
陳兵:塑造理想人格 當有出格見地千古品格
樹立正見,因而被強調為做人的首務,學佛的基石。藕益《靈峰宗論》卷二有云:有出格見地,方有千古品格。 -
李向平:功德與慈善 關于佛教慈善義賣現象的討論
佛教界的慈善拍賣行動,本是善舉,只是出于宗教慈善、公共事業的更高要求,其中還有值得思考的地方甚多。 -
大安法師:網絡是把雙刃劍 以菩薩心運用網絡
現代人的分別心重,大多喜歡在知識層面上了解。殊不知心性上是要簡單的,要一門深入的。 -
宗性法師:也許你得了妄想癥 請對號入座
你心中有妄想癥嗎?它是怎么產生的?長什么樣?宗性法師給你一個參照病例,請自行入座,對癥下藥。 -
學誠法師:從戒律精神看現代佛教字紙的處理
體悟戒律之精神,是佛教因應時代的關鍵。如果這種精神能更深遠的推廣,相信整個社會浮躁的風氣也會得以改善。 -
慧律法師:寫超度牌位與佛教精神相符嗎?
什么叫做眾生?集眾多的煩惱而生叫做眾生。度眾生,是度你內心里面的眾生,不是度那些死亡的人。 -
揭秘:"一號工程"寶頂山千手觀音修復的背后
是創造還是修復?“一號工程”寶頂山千手觀音修復為何舍棄了“修舊如舊”的宗旨,變成了“金碧輝煌”? -
光泉法師:"講經"是佛學始終受歡迎的一大原因
這些教化方式和技巧無不體現了佛陀的智慧,并融入佛教講經說法的傳統而流傳下來,使得佛學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受歡迎。 -
臺灣粉塵爆炸 證嚴上人致慰問信關懷受傷民眾
一場突如其來的粉塵爆炸,釀致超過五百人受到輕重傷。證嚴上人透過慰問信表達對受傷民眾的不舍與祝福。 -
成峰法師:佛弟子印贈修學外道典籍有違菩薩戒
如果用紙書寫相似佛法和外道論典勸人信受,無論是自己親手給別人還是勸其他人流通,都是違犯菩薩戒的。 -
濟群法師:我們越來越浮躁的心靠什么去滋潤
我們習慣了這樣的免費享受,習慣到熟視無睹的地步。滴水之恩尚要涌泉相報,我們從自然中得到的又豈止是滴水之恩 -
高層接連調研藏傳佛教寺廟說明了啥
6月10日,習近平接受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拜見。之后,孫春蘭,陳全國接連到西藏藏傳佛教寺廟進行調研。 -
明海法師:當今社會應多些清醒 走近"山林"
而今,佛教要努力適應新的社會環境,盡可能走出山林;我們的社會是否也應該多一些清醒,走進或走近“山林”呢? -
宗性法師的藥方——開給這個缺乏信仰的社會
現代社會面臨很多問題,總的來說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個人道德修養失落,公德蕩然無存。 -
忘年交40載:習仲勛與十世班禪的深厚因緣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習仲勛與班禪結下了深厚友情。習仲勛比班禪年長25歲,堪稱忘年之交。 -
索達吉堪布:佛教徒要知道找什么樣的人做偶像
佛教徒很虔誠很沖動,我也特別隨喜這樣的心態。但是如果只有感性的信心是不足的,一定還需要深層的理性的智慧。 -
光泉大和尚:佛教 并不站在科學的對立面
佛教不是科學。但這并不意味著,佛教就站在了科學的對立面,成為科學之敵。在某種程度上,佛教能夠融攝科學。 -
寬運法師談佛教養生妙方:學佛人應如何養生?
從古至今高壽的高僧大德,他們的行止中不僅內涵養生要道,更富有佛教慈悲濟世的真理,堪稱最佳的養生之法。 -
揭秘:習近平為何此時接受十一世班禪的拜見?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黨中央將派代表團赴西藏慶祝這一節日。這次習近平接受班禪拜見,恰逢其時。 -
濟群法師:這個舞臺上 你是傀儡嗎?
在這個熱鬧非凡的心靈舞臺上,各種角色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我們卻從來搞不清,這些心究竟如何產生,如何活動。 -
統戰部官方微信刊文 披露兩輩人照護兩世班禪
還有更深的故事。習仲勛與比他小25歲的十世班禪結成40年的“忘年交”,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統戰佳話。 -
葉小文:有感于臺灣高僧“有話要說”
前國宗局局長葉小文讀星云大師新著《“貧僧”有話要說》,看到這位“傳人”一生都在上下求索,對他肅然起敬。 -
鄭筱筠:南傳佛教與"一帶一路"的親密關系
南傳佛教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它可以成為我國戰略體系的一個戰略支點。 -
海濤法師:佛教徒的責任就是讓世人了知佛法
現今佛教徒的社會責任就是努力以種種方便弘揚佛法,使世人廣泛了知佛法的智慧,這是佛教對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
心道法師:把心的空門打開 使生命寬廣
佛開空門給我們走,俾使生命寬廣。把生命打開,不去執著幻相,就能打開空門,自在逍遙地生活。 -
凈因法師:中國佛教的青云之路
十年后,中國佛教能否像中國的經濟一樣發展壯大,甚至在經濟蕭條的時候,中國佛教能否像中國經濟一樣一支獨秀? -
濟群法師:貪到何時方能休?
貪心是人類最常見的心理活動之一,當我們的心被燃燒的貪婪占據時,就會失去對行為的制約,為滿足貪欲無所不為。 -
宗舜法師:學佛 點綴生活還是改變生命?
古人早就一語道破這樣“小資學佛”的本來面目——“吃得酒肉飽,來尋僧談禪”。說得難聽,就是拿佛法來消食。 -
宗性法師:中國漢傳佛教僧伽教育思考
現代學院式的僧伽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需要破解的難題,完善僧伽教育的功能便是其中之一。 -
班班多杰:聚焦中國佛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改革開放后,隨著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全面落實,中國佛教的時代性、民族性在世界境遇中越來越凸顯,并派上用場。 -
靈隱寺的社會擔當: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作為聞名國內外的國家重點寺廟,靈隱寺不僅注重弘揚佛法、培育僧才,也在慈善公益事業方面享有盛譽。 -
何光宇:莫因少溪河寒了少林寺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浩大的工程在少林寺山門前動土,卻無人問過其意見,完全是繞過少林寺在佛門清凈地大興土木。 -
印度總理為何訪華后訪問蒙古?或跟佛教有關
如果對莫迪來說,精神至上主義和經濟發展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他此次的三國之行會將佛教作為重要元素。 -
談“貧僧有話說”:星云大師說的都是做人道理
星云大師每日還在“貧僧有話要說”,每一次說話都充滿哲理。星云大師以自己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 -
索達吉堪布:沒有信仰為之護航的科技是危險的
科技發展速度太快,已經超出了人類的控制能力,一味推崇科學,可能誰都無法保證它會在一種正確的軌道上行進。 -
中國佛教的代際跨越:兩代會長近40歲的年齡差
4月21日,88歲的傳印會長榮退,49歲的學誠法師被選為新的會長,新老兩代會長近40歲的年齡差距。 -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要有宗教考量
宗教在實施“一帶一路”的區域不僅僅是信仰問題,而是完全處于這些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生活的核心。 -
宗性法師:確立人生信仰的重要性
如果一個人能約束和整治自身人性中惡的一面,把它轉化成善的一面,該有多幸福。達到了這種境界,內心將沒有矛盾 -
濟群法師:一個根本 三大要領 建設漢傳佛教
有必要對教育、管理、弘法依托的基礎進行考察,對現行的佛法修學體系進行考察,這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 -
寬運法師談香港政改:2017一定要得
若要取得成功,“放下成見、求同存異、理性溝通”,和諧合作,和衷共濟,才是問題關鍵之所在。 -
陳兵教授:中國佛學的繼承與重建
在原有基礎上,吸取其它地區佛學的所長,改革充實,根據以上原則,筆者認為,目前應著力解決四大重點問題。 -
佛教圣地為何還會地震?
“諸行無?!笔欠鸾炭创澜绲囊粋€核心思想,小到一個物體,大到整個星球和宇宙,無不如此。 -
南普陀寺兩任方丈同時擔任中佛協副會長
41歲的則悟大和尚日前當選中佛協副會長。除了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之外,則悟大和尚是最年輕的一位副會長。 -
演覺法師:佛樂是佛教大家庭的共同語言
佛教育人們自凈其意,但不拒良善之緣。清凈和雅的音樂是心靈危機時的助緣,最柔和、最動人也最有力量。 -
宗性法師:禪的唯一溝通方式就是“拈花微笑”
如果我今天拿朵花笑,我笑死了你也不會懂。為什么他們兩個人的微笑就心心相印了呢?我們可以琢磨一下那朵花。 -
改善人際關系的秘訣:未成佛道 先結人緣
佛經云: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結緣使我們的人生更寬闊,前途更遠大、光明;與人為善,才是幸福、喜悅的根源。 -
永信法師:弘揚傳統文化 宗教大有可為
對宗教政策理解不透,宣傳報導不夠,職能部門推力不足,視野不夠開闊,致使宗教界的能量沒有真正釋放出來。 -
陳兵:佛教“自凈其意”對治現代人心病
佛法的理論和修證體系,都是引導眾生以如實知見的智慧自治其心、自凈其意,從根源上解決一切心病的“心藥”。 -
米廣弘:宗教是構筑亞洲新未來不可或缺的部分
宗教作為影響世界穩定與發展、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因素,逐漸成為國際舞臺上不容忽視的力量。
欄目介紹
- 心藏一柄劍,手握一只筆。大公佛教聚焦時事輿情,秉承公正理性的態度,珍重大元三尺劍,電光影里斬春風。劍氣簫心鋒直面世間亂象,筆耕不輟觀照有情動態。
大公出品
制作團隊
- 出品人:林學飛
- 總監制:王文韜
- 總策劃:史利偉
- 主 編 : 王麗君
- 編 輯:胡月冉 王冠
- 設 計:王平
- 技 術:王宇飛 張麗娜

掃一掃關注更多大公佛教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