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2g67d"></bdo>

  • <code id="2g67d"></code>
      <kbd id="2g67d"><noscript id="2g67d"></noscript></kbd>

      達摩祖師與六祖慧能說香道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里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祖師所作,收在<大正藏>里面87冊)的這段話,跟《壇經》參看,我們就能明白六祖所說究竟為何。

        達摩在《觀心論》中說:

        “又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香也,薰諸穢惡業,悉令清滅。其正法香,有五種體。一者戒香,所謂諸惡能斷,能修諸善。二者定香,所謂決信大乘,心無退轉。三者惠香,所謂常于身心,內外觀察。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覺照常通,達無明礙。如是五香世間無比,佛在世日,令諸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香,供養十方一切諸佛。今時眾生愚癡鈍根,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于世間沉檀薰陸質礙之香者,希望福報,云何可得?”

        “燒香者,亦非世間有相之香”。我們焚燒的香并不是世間的沉檀龍麝這些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無造作即無為,無為法中,真如無為,即涅槃最為殊勝。無為正法之香“薰諸臭穢”,能夠熏除這些污垢臭氣,“斷無明惡業,悉令消滅”,令無明惡業全部消滅。所以講《六祖壇經》與香事,講宗門香事核心落腳點是在這里,佛教的香事是講這個。

        所謂的正法香是五種,“一者戒香,所謂能斷諸惡,能修諸善”。這叫戒香。“二者定香,所謂深信大乘。心無退轉”。就是心安住于大乘,不退轉為凡夫或者二乘。心安住不動,這叫心不退轉,所以稱為定,定香。“三者慧香,所謂常于身心,內外觀察”。常常用智慧觀照自己的身心內在和外在的一切有為無為之法,了達人無我與法無我,通達兩種無我。“四者解脫香,所謂能斷一切無明結縛”。證得人無我即阿羅漢,證得法無我是大菩薩。這樣子當然就斷除了一切煩惱的束縛,所以就獲得了解脫。“五者解脫知見香,所謂覺察常明,通達無礙”。這個覺察常明,就是指的內心常明不滅的這個覺照之心。觀自在菩薩的觀自在這個觀照,“照見五蘊皆空”的“照”,就是這個覺察常明。常明,表示不是短時。念念相續,不可以間斷,就是這個覺察不能斷,通達無礙。

        “如是五香,名最上香,世間無比”。這五種香是最珍貴的香,世間沒有一種香能夠比它更貴重。“佛在世時,令諸弟子,以智慧火,燒如是無價寶香,供養十方一切諸佛”。所以佛在世的時候,教弟子燒香就是用智慧之火焚燒一切煩惱,證得五種功德,這就是所謂的焚香,用這樣的方法來供養十方如來。如果我們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執著于世間有形有相之物,“今時眾生愚癡鈍根”,愚癡是說他們被煩惱遮蔽,這就是《壇經》里講的“明鏡蒙塵”,心如明鏡被灰塵障蔽。那鈍根呢,就是不能夠接受最上乘法,狐疑不信。有的人能明白一些普通的大乘的常途法門,對于禪法頓悟之道他不能接受,根基過鈍。所以達摩乃至六祖一脈相承,講的內容是一致的。

        他說“不解如來真實之義,唯將外火燒于世間沉檀薰陸質礙之香者,希望福報云何可得”。心外之火,不是內心的智慧,不是智慧之火燒煩惱之心,而是用外在世間之火,燒所謂的沉香、檀香、薰陸香(薰陸也是名貴的香材)這些質礙之香。質礙,物有質礙的作用。我們凡夫能夠看到外形,知道他的長短、高低、胖瘦,這叫質礙。這是色法的特點。把色法當成是所謂的香,希望焚香獲得福報,這樣子去求福如何能夠得到呢?心外求法,法不可得;心外求福,福不可得;心外焚香,香也不可得。

        整個《壇經》的要旨在三無。無相、無念、無住三無是本經的核心知識,你只要抓住這三無,那么整個《壇經》就能夠明了。(文/宗舜法師)

      責任編輯:DN019
      相關閱讀: 香道 達摩 六祖

      熱聞

      • 圖片
      <<>>
      22

      農歷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无码伊人6699久久大杳蕉 2020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国产综合网曝亚洲

    1. <bdo id="2g67d"></bdo>

    2. <code id="2g67d"></code>
        <kbd id="2g67d"><noscript id="2g67d"></noscript></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