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國學大師樓宇烈教授做客大公網
2013年8月28日,國學大師樓宇烈教授做客大公網暢談佛教文化。樓老師談到,佛度有緣人,佛教不是強迫大家,或者不去生拉硬扯地拉大家來相信,它是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讓人們自己去感悟,所以你跟我有緣,那么我就要度你,你跟我沒有緣,你跟其他人有緣,那我也不排斥。所以它不是一種強力的推廣,而是以一種信仰的魅力、信仰者的人格的魅力去吸引更多的信眾。所以我覺得它不是一種主動出擊去推廣的,而是把他吸引過來,跟一般的宗教不一樣。
主持人:佛教被吸引一定離不開它自身的傳播,佛教是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您覺得它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策略與其他宗教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樓宇烈:我想佛度有緣人,佛教不是強迫大家,或者不去生拉硬扯地拉大家來相信,它是用自己的智慧去感悟,讓人們自己去感悟,所以你跟我有緣,那么我就要度你,你跟我沒有緣,你跟其他人有緣,那我也不排斥。
而且佛教自己創造了許許多多的通向覺悟道路的方法、途徑,所謂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所謂的八萬四千法就是各種各樣的道路都可以通向一個覺悟的方向。所以就看每個人的根基如何,每個人文化的背景如何。不僅僅是在佛教內部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方法,通向覺悟,而且佛教也認為,一切世間善法皆為佛法,只要這個法能夠讓你走上一條為善的道路,讓你能夠得到生命的愉悅,佛教都不排斥。所以完全可以說佛教是自覺、自愿地來傳播,通過自覺、自愿地傳播,通過信仰者自身的身體力行,作一種榜樣,爭取、吸引信眾。
所以它不是一種強力的推廣,而是以一種信仰的魅力、信仰者的人格的魅力去吸引更多的信眾。所以我覺得它不是一種主動出擊去推廣的,而是把他吸引過來,跟一般的宗教不一樣。有的宗教就是主動地,去作為一種使命去推動,佛教更多地強調你自覺再去覺人,你自己都沒有覺,你怎么去覺人呢?所以首先要自度,然后再去度人、度他,而且以自己的行為榜樣去影響、去吸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