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公佛教前往青海無畏如來芽閉關(禪修)中心,聆聽慈成加參仁波切的智慧。慈成加參仁波切得到阿秋法王等大德傳授竅訣,并發愿一輩子為成就眾生的解脫利益而活著,將大圓滿的教法傳給世界各地的具緣弟子,在語默動靜中,他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動的當代菩薩的人格。(大公網記者 史利偉 王麗君 攝影:徐上杰 編輯:王冠)
·這位仁波切不一樣!
曾經執著地相信,“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唐詩中最富畫意、愜意和禪意的句子,引為人生之至上境界,時常感嘆“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一次,前往無畏如來芽閉關(禪修)中心的朝圣之旅,卻給了我當頭棒喝,沒有真正的身臨其境,僅從紙上得來的東西,原來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足之所至、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然后心之所悟,才是真正的個中三昧。我們從海拔五百多米的成都出發,繞山前行、溯流而上,直達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域高原,奔騰的江水瘦身為潺潺溪流,雍容的白云在藍天下自在祥和,最美的畫意、愜意和禪意似乎都在眼前了,只是我的心里所能強烈感受到的,卻只有那揮之不去的無力和暈眩。閉關中心慈成加參仁波切開示我們,佛教的靈魂是以慈悲的心靈和智慧的行為造福眾生,重在實證實修,誠如慧能大師所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仁波切語不驚人,但確實醍醐灌頂,讓我在知與行之間有了新的把握。難怪一直有人說:這位仁波切不一樣!
·悲智天賜 圣者再世
在美麗純樸的達卡鄉,我們見到了聽聞已久的慈成加參仁波切。一襲藏紅色的僧袍,在綠色的草原上格外醒目;一口流利的漢語,讓溝通變得順暢;一臉慈悲的微笑,讓彼此心靈的距離化為烏有;還有一句“你的膚色很像藏人”的玩笑,讓我瞬間從高原反應的漩渦里掙扎出來,輕松了許多。在一片草地上,大家席地而坐,仁波切親切而且稍顯幽默的話語,讓人滿心歡喜,就連不遠處的溪水,都歡騰了,淺吟低唱停不下來。真正的信仰是謙卑的,真正的道德是簡單而質樸的,我們見到了真正的圣者。
仁波切的祖輩生活在清涼的雪域高原,是具有優秀血統的藏族大游牧部落后裔。家族中出現了許多優秀的部落首領和大德高僧,至今不斷。家風傳承心性善良:對佛法三寶恭敬誠信,對無量眾生歡喜布施,對惡業謹慎提防,對善業精進奉行。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仁波切從小就敬信三寶,天生菩提悲心。他說,小時候碰到有些人殺牦牛的話,他會悲傷的哭上一天,甚至看見幼蟲死亡,都忍不住眼淚。所以童年的仁波切放牧時,總有許多野獸會自然地、依戀地圍繞著,并且不時禮繞!其中一只可愛的小山羊,更與尊者形影不離,白天陪他上山放牧,夜晚依偎他腳邊而眠,尊者愛憐地稱呼它為“洛洛”。更加令人贊嘆的是,八歲時他無師自通,毫無困難地掌握了一切藏文行楷書的讀寫。所以,后來多位藏地大成就者授記:善知識無畏如來芽尊者,于今斗諍五濁橫流的時代,化身為善知識慈成加參仁波切。
·博學廣聞 大器玉成
仁波切告訴記者:“藏地生活跟漢地是有區別的,藏民特別希望最優秀的孩子能夠走出家的道路;出家能為大家服務,而在家僅能照顧小家。在我很小的時候,一見穿紅色僧服的喇嘛,就滿心歡喜,那時我不懂佛教是什么!”所以,八歲時他果斷地選擇剃度,皈依佛門。他補充說,父母特別自然的尊重了他的選擇。十四歲時,他在魯薩堪布杰旺處受取沙彌戒,從此走上了努力聞思修證的出家生活。
“在沒學佛之前,我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但學佛以后,真正理解了人生的意義和珍貴。依止善知識之后,明白了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自利利他?!?仁波切回憶初入佛門的情景,言語中滿含堅韌。他深刻領悟:萬法無常,沒有任何實有不變的存在。只有精進修行,才能把想做的事情變為現實。所以,他非常推崇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修學故事,決心像善財童子一樣,依止眾多善知識,廣聞顯密法要,苦修正法。
戒滿一年后,十五歲的他修學更切,當他聽聞色達堪布夏札貝多瑪曲恰仁波切的名字,就決定前去依止。他在這里一住六年,以清凈身口意三門依止曲恰堪布,廣修顯密法要。大堪布慈悲攝持,并贊嘆他:“有一個像你這樣的弟子,我真是太高興了!”
二十一歲那年,他來到喇榮五明佛學院,朝覲南瞻部洲的教主法王晉美彭措;因緣殊勝,法王以無比的悲心觀照之后對他說:“找一個地方住下,然后做一定的聞思,將會有一定的利益?!彪S后,法王以傾瓶的方式為他傳授了自己所有傳承和灌頂。此間,他還從堪布慈誠羅珠等處受取了近圓比丘戒,取名為圖登慈誠勒謝。
五年瞬間而過,二十六歲的慈成加參夢中受智慧空行母“一路向南,尋找根本上師”的啟發,振錫往南。在亞青鄔金吉祥山的剎土,首次覲見阿秋法王。他一見到慈悲而莊嚴的法王,頓生起無比的信心,法王慈愛地說:“孩子,我是你生生世世深具善緣的根本上師,住在我身邊,我會給你傳授所有殊勝的甚深密法”。從此,他恒時以三歡喜承伺法王,如法依止,絲毫未違師教。
此后的三年,仁波切也不分晝夜地精進實修了法王傳授的全部殊勝竅訣法,他的觀修實證得到了法王的贊許,并親昵地對他說:“你是我的最勝心子!” 法王還為他耳傳了光明心要灌頂和引導為主的特有殊勝密法,交付他光明大圓滿的教法,授予大圓滿教法主名。
·法音宣流 廣弘正法
仁波切在阿秋法王慈悲攝受下,二十七歲開始朝拜神山、禮拜圣地。先前往十多處藏地湖山圣廟,然后到漢地的普陀山、五臺山、峨嵋山等名山寶剎。
從2000年開始,他開始用中文、藏文、英文在香港、越南、新加坡、英國、德國、巴西、瑞典等海外國家或地區弘法度眾,同時在內地眾多城市舉辦禪修班、共修法會,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廣轉顯密法論,為有緣人擎起一盞導航明燈。
雖常年海內外奔波,但仁波切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慈悲智慧和堅固道心,令無數有緣人轉迷為悟、大悲心起?;厥走^去,他曾經的夢想就是像無畏如來芽一樣,終生在山洞里閉關苦修,后來阿秋法王的開示令他頓悟,如今法王的言語猶在耳邊:“你還沒有具備成熟完整的菩提心,閉關誰都做得到,但懷著自利利他的心卻很難。你不覺得其它眾生更苦嗎?”于是在上師面前發愿一輩子為成就眾生的解脫利益而活著,將大圓滿的教法傳給世界各地的具緣弟子。
對于藏傳佛教的修行,仁波切格外強調次第:“藏傳佛教的教育就好比我們從小上幼兒園,然后讀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經歷有次第并且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按部就班的學習?!彼ㄗh修學入門的課本是《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入菩薩行論》和《佛子行》,這是初步修行人的應首選的課本,建議大家多看看。他特別強調:千萬不要隨意修煉和盲目崇拜,那樣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不會有理想的結果。
·因緣和合 啟建圣域
近年來,佛教弘揚遇到難得的機遇。經濟發展、思想解放和國家領導人重視信仰、強調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為佛法的弘揚創造了良好的氛圍。仁波切認為,佛教文化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推出可以造福眾生的舉措;但他強調:“無論怎樣發展,初衷一定要正確,要有大乘精神,對社會、對大家有責任、有擔當。佛陀自己的醒來和覺悟是以心懷眾生解脫安樂利益而成就的,希望我們的醒來也一樣繼承這種精神,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精神不要變。帶著這種精神,去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2013年9月,仁波切與俄才活佛迎請莫扎法王等噶陀寺大活佛與堪布來到達卡鄉卡昂寺。第二天早晨,法王率噶陀寺活佛一行人,來到距離卡昂寺六七公里的地方停下。法王授記:“未來無畏如來芽閉關中心將在此興建,這里是阿秋法王打開神山之門,開取伏藏之地,這里也是慈成加參仁波切前世閉關弘法和今世出生的地方?!甭犃朔ㄍ醯氖谟?,仁波切發愿:“為了眾生的解脫利益,一定遵照法王的授記在圣地建起閉關中心?!?/p>
仁波切還告訴我們,佛陀的法分為教法和證法,教法要圓滿聞思,證法要落實實修實證;沒有了證法,教法隨時可能壞滅,因此為了弘揚佛陀的證法而去修建無畏如來牙閉關中心。他說:“現在很多人注重外在形式的修煉而忽視內在的實修,這樣不久佛法就得壞滅了。所以我希望通過閉關中心讓大家更有條件實修,可以真正的將佛法應用到生活當中。同時,我還要在閉關中心建立漢藏文化交流中心,為藏漢文化的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倡宗教和平 促藏漢融合
縱觀歷史的發展,文化融合一直是大勢所趨,對于閉關中心正在建設的藏漢文化的交流中心,仁波切非常期待,他說:“許多教派與宗派之間的沖突都是源于互相不了解和不理解?!薄叭绻覀冊谕ㄟ_自宗的同時,也深入了解學習其他宗教和宗派,這樣就會發現對自宗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會更加尊敬其他教派和宗派,絕不會產生分離、獨立、沖突的思想?!?/p>
回到佛教上,他說藏漢佛教的發展使命不是競爭,而是相互補充。佛教在傳播之初并沒有呈現所謂的區別,都是來自菩提樹下的佛陀正法。佛法在藏漢地區的不同發展,這只是民族語言生活習慣的差異,表面上有區別,其核心思想卻完全一致。他希望通過交流,打破障礙、增進了解。
他認為,藏漢交流也不要建立在民族的差異上,而是斷除習氣上,這才是根本。他建議藏漢佛教的交流首先從超脫習氣束縛上下功夫。當然也要解決語言交流障礙和促成生活習慣的互相尊重,彼此在生活上的走近會更好的促進心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