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2g67d"></bdo>

  • <code id="2g67d"></code>
      <kbd id="2g67d"><noscript id="2g67d"></noscript></kbd>
      貞觀年間,玄奘法師備嘗艱險,策杖西行五萬里,畢命西方請未聞之旨,歷時十七載,終獲經論六百五十七部。玄奘不忘初心、心系大唐之精神流芳后世,經年不絕,魯迅先生贊譽其為民族脊梁。寧波慧日禪寺方丈傳喜法師為玄奘法師所感,五赴印度,朝禮圣跡,感悟玄奘精神。今天,大公佛教帶您共同走進傳喜法師的朝圣之旅。

      一、玄奘大師是印度歷史的偉人

         在訪談中,傳喜法師告訴大家,和大多數人一樣,他也是兒時通過《西游記》知道唐僧的原形就是玄奘大師。出家后,他曾先后五次去印度朝圣,這讓他對玄奘大師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說,每一次去印度八大圣地的時候,導游都會向游客們介紹,因為中國的高僧玄奘,八大圣地才未被歷史的塵埃湮沒,千年后的我們才能夠有機會看到這些圣跡。由玄奘法師口述,弟子辨機法師等人筆錄而成的《大唐西域記》,是印度考古的重要依據,正是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詳細記載,人們才逐步發現、發掘了印度佛教的八大圣地。在印度,任意去問一位當地的老百姓,他們都知道中國有一位玄奘大師,知道這位中國高僧的著作填補了很多印度歷史的空白,這令他們對玄奘充滿了感恩。

      圖為印度玄奘紀念館

      二、玄奘大師的信念支撐著我們前進

        談到玄奘大師,傳喜法師充滿了崇敬,他說,玄奘法師對佛陀的敬仰,以及他對佛法的探究精神,是我們所有佛弟子的榜樣,也是值得各行各業的人們去共同學習的。在艱難困苦面前,他的信念能夠支撐著我們,朝著自己的目標去邁進。

        最初玄奘法師的西行之舉并不被人理解和認可,但是他卻堅定自己的信念,面對八百里莫賀延磧,在沒有向導,水袋又被打翻的絕境下,依然不忘初心,發誓“寧可就西而死,豈歸東而生”。玄奘法師這種感天動地的行為,以及他對佛陀的信念,和不退轉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傳喜法師。他說,每一次看到這個故事都是覺得倍受鼓舞到,他相信這會成為每一個追求進步、追求真理的人,生命中的動力。

        回首當年玄奘大師的西行,傳喜法師感慨良久。當年玄奘大師備嘗艱險,歷時四年才能夠到達佛陀的故鄉,而如今人們只要坐飛機五個多小時就能到達新德里,他說每每坐在飛機上看著腳下的山河大地都會生起一種慚愧心,但也讓自己愈加佩服玄奘法師的勇氣。他告訴我們,去印度朝圣,其實并不是去朝禮這些古代遺跡,而是去朝禮玄奘大師這樣的一種精神。


      圖為傳喜法師做客大公網。

      三、佛教是中國與亞洲國家的共同話語

        傳喜法師告訴我們,佛教雖然發源于印度,但如今佛教在印度的影響力很小,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因為印度教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印度教神祇的一種化現,所以印度人對佛教還是很親近的。許多出家人到印度以后,印度人都會向他們致以最高的禮節——接足禮,他們會匍匐在佛教僧人的腳下,用手接觸僧人的腳做接足禮。

        傳喜法師回憶說,我們去印度教的寺院時,住持還把神戴的花環拿下來獻給我。他們對中國的修行者非常尊敬,甚至沒有隔閡,我們雙方在文化上感覺還是親如一家的。盡管他們的佛教現在已經不興盛了,但印度人還是特別尊敬中國佛教。就像我們習主席在大雁塔接待莫迪,在非常好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就化解了矛盾對立,增進了友誼,增進了雙方的良性互動。佛教所提倡的緣起等種種的這些理念都是有普世價值的,不僅對中印之間的,甚至對中國和周邊國家的交往中,都能起到積極的、良好的鋪墊。

        傳喜法師經常去一些周邊的佛教國家參訪,發現其實我們和他們有著共同的語言、共同的信念。他說,當佛教成為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的時候,中國的外部環境肯定會非常好,因為佛教的和平理念會為我們國與國之間,創造良好的契機。


      圖為傳喜法師在印度靈鷲山。

      四、不忘初心 玄奘精神流傳千古

        循著玄奘大師的腳步,傳喜法師一路朝拜了藍毗尼園、菩提伽耶、鹿野苑、舍衛國、曲女城、王舍城、吠舍離、拘尸那羅等八大圣地。他告訴我們,在那爛陀,這座玄奘法師當年精進修行的偉大寺院,被歷史的風雨磨礪之后,僅余斑駁的遺跡。但行走其間,仿佛仍然可見千年前玄奘法師在這里學習、論道的身影。

        玄奘法師西行之時,早已遍謁諸師、飽讀經書,卻發現每位法師對佛法的見解不一,其中雖然各有所專,仍不免與圣典有所出入,到底誰是誰非、孰正孰邪,實在難以取舍。于是立誓“游西方以問所惑,并取十七地論以釋眾疑”。備嘗艱辛抵達印度后,玄奘法師在那爛陀精進修行,聲名遠播,并在之后的曲女城辯經大會上大獲全勝,得到整個古印度上至君王、下到平民的敬仰。而取得無上尊榮的玄奘法師,卻不忘初心,堅持將大量經典運回大唐。傳喜法師說,玄奘法師當時完全有理由留在印度,做萬人敬仰的“國師”,終其一生。但他卻選擇了一條危險叢生的道路——歸國。這正是玄奘法師的一片故土之情,和對佛教文化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責任和擔當。


      圖為傳喜法師接受大公佛教主編王麗君專訪。

      聆聽出世的智慧 感受濟世的情懷
      • 本期嘉賓
          傳喜法師

          寧波慧日禪寺方丈

      • 主持人
          王麗君

          大公網佛教頻道主編

      • 出品人:林學飛
      • 總監制:王文韜
      • 總策劃:史利偉
      • 監 制:史利偉
      • 主 編 : 王麗君
      • 編 輯:胡月冉 王冠 楊藍
      • 攝 影:姚勇
      • 編 導:徐上杰
      • 設 計:王平
      • 文 字:許楠
      • 技 術:王宇飛
        掃一掃
        關注更多大公佛教資訊
      无码伊人6699久久大杳蕉 2020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国产综合网曝亚洲

    1. <bdo id="2g67d"></bdo>

    2. <code id="2g67d"></code>
        <kbd id="2g67d"><noscript id="2g67d"></noscript></k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