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電視及藍海云平臺創始人,資深媒體人士,優秀的導演、主持人和撰稿人。曾留學美國,在美國從事國際媒體工作多年,在媒體運營和藝術創作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諸葛虹云:傳播佛教文化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
生活禪廣泛的傳播或者被西方的接受,它的意義不僅僅傳播了中國文化,我認為它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對現實社會人類智慧的一個貢獻,而且這個貢獻是中國唯一的。

近日,一則關于凈慧長老生活禪的英文報道,在海外廣泛傳播,彭博社、路透社等國外主流媒體紛紛轉載。是誰引發了海外媒體對生活禪的這場集體關注?今天,大公佛教帶您共同走近藍海電視及藍海云平臺創始人諸葛虹云女士,解開這一謎題。
訪談中,諸葛虹云告訴我們,藍海云平臺關注生活禪這樣的話題并非刻意。因為這個平臺本就旨在向全球各地媒體提供關于中國的內容,其中中國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而生活禪源于佛教,是典型的中國文化的代表,十分契合藍海云平臺的傳播核心和傳播主題。
她認為,佛教是以儒釋道為核心的中國典型傳統文化的代表,具備向國際傳播中國文化的特質。而且在國際話語語境中,宗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人類話題。而中國能夠加入到世界交流的話題當中,或者在文化價值觀中能夠做出貢獻,佛教是非常重要的一筆。所以,向世界介紹、傳播關于佛教相關的文化,其實是中國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當被問到為何會對佛教產生興趣時,她笑說,很多人都會對我為何信仰佛教產生好奇,其實答案很簡單,作為佛教信仰者,我們是相信機緣、相信因果的,這樣我們才能相信佛教。
諸葛虹云認為,自己信佛就是一個機緣成熟的過程。她雖然在美國留學,并從事國際傳播工作多年,但內心對于佛教文化始終有著濃重的好感和興趣。她會虔誠的去寺院禮佛,也會自己翻閱一些佛教相關的書籍。
兩三年前,她在北京大學讀EMBA,開始系統的接觸佛教的理論。最初也只是對佛教的知識很感興趣,并未生起真正的信仰。在學習一年多以后,她覺得機緣成熟了,便決定確立自己的宗教信仰。之后,她結識了柏林禪寺的明海大和尚,并跟隨大和尚學習,最終確立了自己的佛教信仰,并皈依三寶。訪談中,她向我們強調,自己皈依佛教并非稀里糊涂,或隨大流,而是打心底里去信仰,是非常認真和虔誠的。她說:“我覺得自己要非常認真的去學習,因為佛教是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門智慧。而我還在一個非常初學的階段?!?/p>

今年柏林禪寺舉辦了第二十三屆生活禪夏令營,諸葛虹云親自帶著攝制組全程跟蹤報道,和生活禪來了一次零距離的親密接觸。
在柏林禪寺的那幾天,她通過采訪,發現生活禪對營員們的心靈產生了巨大,甚至是顛覆性的影響?!八梢宰尃I員們找到一種方法去解決自己內心的煩惱甚至是痛苦”,她不可思議的說,“沒有哪一種教育能夠在短短幾天之內就讓一個人產生這樣的改變,它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來了解生活禪?!?/p>
凈慧長老的生活禪經藍海云平臺在海外播出后,諸葛虹云收到了來自媒體人、媒體評論家和觀眾的強烈反響。這些反饋的信息讓她對文化的傳播產生了思考:“在傳播文化的時候,不僅僅要讓人對這個事情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讓人將此與中國文化聯系起來?!?/p>
最終她得出結論:在傳播一種健康的、具有普世價值的,能夠普遍被人接受的一種理念、一種觀念、一種行為的時候,能讓人聯想到那是來自中國的,那這就是有意義的。接下來,她希望通過一個個具體的人,具體的事去打動人,讓人喜歡并且愿意多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

西方世界是崇尚信仰的,因而諸葛虹云認為,中國文化想要對世界作出貢獻,宗教是不可回避的。佛教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佛教雖然產生于印度,但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的宗教,這已經被世界所公認。
生活禪源于佛教,且能夠將佛教的理念自然的融入人們的實際生活。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宗教的神秘感,使得它能夠更容易被人們了解和接受。諸葛虹云相信,生活禪的這種普世價值觀,是可以被人類普遍接受的,不止是中國,只要是在有人類的地方都可以普遍接受它。
她堅信:“生活禪廣泛的傳播或者被西方的接受,它的意義不僅僅傳播了中國文化,我認為它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對現實社會人類智慧的一個貢獻,而且這個貢獻是中國唯一的?!?/p>

談及生活禪的海外傳播,諸葛虹云有著自己獨特的觀點:“以我在西方工作和生活的理解,我認為有一個來自于中國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文化現在普遍被西方人接受的話那就是禪,Zen這個詞雖然產生于日本,來自于日本但是它現在已經是普遍的代表了一種中國文化,中國智慧,其實它就是佛教的一個組成部分”。
她認為,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選擇一個比較能夠被西方人接受的切入點。她相信從Zen入手讓世界去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因為“一般的外國人有一點文化的都會知道Zen,雖然他不能夠深刻理解Zen是什么,他能夠馬上說Zen就是一種東方智慧,Zen就是一種中國文化的代表,我們有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基礎,為什么不借助這個基礎把它作為一個橋梁,把中國文化傳承出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