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 關于以“教風”為主題開展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對“教風”的含義,國家宗教局頒布文件是對全國五個宗教的,故曰“教風”,若是在佛教方面,佛教的“教風”,則可以理解為我們習慣的說法,謂之“道風”。 佛教中是否也有“教風”的說法呢?也有的。不過,其外延(概念的范疇)不能大于道風,而應當是包含在道風范疇以內,也應當是屬于道風表現的一方面。教,以上被下之謂。佛教的教風,似可以專指學習經律論三藏經典的教學之風,也可以專指講經說法的教化之風,這些,都應當是屬于“道風”表現的一個方面。 佛教不尚空談,佛教的意義在躬行實踐。躬行實踐,便是道風的展現。道,以能通為義。佛陀為我等眾生指出這一條道,使我們能夠從凡夫通向賢圣,曰“菩提道”,曰“無上道”,四弘誓愿說“佛道無上誓愿成”,所以,在修持表現方面,佛教統稱曰“道風”。 佛陀立教,讓我們修持實踐什么?如所周知,便是戒定慧之三學。戒定慧三學次第由低到高,被喻如三層樓閣,戒學雖屬樓閣的最低層,然而卻是至關重要?!独銍澜洝肪砹疲?ldquo;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凡夫具足煩惱惑業,輪轉生死,是為“有漏”,藏教初果(須陀?。?,預入圣流,迨至四果(阿羅漢),方證無漏。三學之慧,為無漏智慧,亦即“般若”,喻如利劍,能斷煩惱。所以,若無戒學,則定慧無由發生,喻如果沒有具有牢固地基的第一層,則第二三層樓,憑空便無從建立,佛弟子(佛教信徒,無論僧俗)若不持戒(五戒尤為根本),則道果無由成就。 因此,如果就佛教本身的本質來說,佛弟子修持實踐戒定慧三學表現為初、中、高三個層次的“道風”,現在,我們在這里研討的,還只能是戒學范疇的初級層次的“道風”而已!切盼諸同道,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