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覺法師(攝影:徐上杰)
演覺大和尚,1955年生,甘肅省甘谷縣人,1982年出家,師從?;鄯◣煛,F任中國佛教協會駐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圖文館副館長、北京廣濟寺方丈。
法師擅長書法,詩詞、文物鑒賞。其書法受到書法大師趙樸初、啟功指點,作品受到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的稱贊,并被將軍收藏。在文物鑒賞方面造詣頗深,尤其專注于佛像、壁畫、書畫的鑒定工作。
演覺方丈在修佛事的基礎上不忘家鄉的家鄉教育,2001年聯系國潤建設集團總裁許文澤先生分兩次捐資142萬元修建張家景文澤學校,為家鄉“甘谷縣”的教育盡自己的微薄之力。2008年11月15日援建天水市“弘慈”小學。皂郊鎮楊集小學(現弘慈小學)是秦州區在5.12地震中受災較為嚴重的一所學校,廣濟寺方丈演覺法師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與天水市、區政府相關領導聯系,到災區進行實地考察,隨后廣濟寺決定拿出寺院多年積攢的66萬元希望小學功德款援建該校,并將學校更名為“弘慈”小學,寓意弘志慈懷。演覺法師經認真研究,為了使災區學校的學生在學習教學上能提高一個檔次及學習設施環境上更加完善,決定再追加24.31萬元,以購置電腦,無塵黑板,制作學生校服,安裝土暖氣,及挖飲用水窖之用,援建總金額為90.31萬元。
演覺法師對大家常懷慈悲之心,經常耐心開示:先要問自己,信仰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信仰佛教?先要把層次、觀念搞清楚,這就是正信的佛教。佛經告訴我們如何找到正確的道路。一個人要做到正信、圓滿,要經歷漫長過程。即使一個人聰明、有知識,也應如是。有的人理解慢,要經歷各種途徑,這就需要老師的正確指導。信仰傳播要在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范圍內進行,這是第一條,最重要的一條。第二呢,要到寺院里。我們現在的寺院建設得很好,叢林可供清修,也有一些現代化的設施,可以方便廣大信眾學習。
有人問,如何建立我們的信仰?演覺法師簡明扼要地回答說:“戒律。依靠戒律建立我們的信仰。也就是一誠大和尚說的要‘以戒為師’。一切以戒為根本,戒能成就一切。說得再好,也必須落實到戒上。古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戒律是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成就一切正信的根本。”他說,達到人的解脫。以至真理。理性的真理。戒律成就人,戒律就是規范、制度。它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正確的可以做,不正確的不可以做,不要超過界限。
“金錢不是信仰。金錢是人們進行物質生活交流的工具。人的物質與精神不可分割,是統一的,衣、食、住、行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條件。自利利他,勤奮工作。報答父母,報答親朋好友,報答國家,要把自己所獲得的財富奉獻社會。一個企業家拿錢來做慈善,可以完美他的人生,同時又把社會發展了。佛教提倡多做善事,要鼓勵所有人都來做。人有很多煩惱,不平衡,千差萬別,人類幸福要靠大家,每個人照佛陀的教誨去做,就和諧了。照佛陀的教誨去做,就圓滿了。佛法就是覺悟的學問,光明的追求。我們照戒律去追求光明,成就信仰,就平安了。
“我們要向廣泛的人群、知識分子傳播信仰,對國家與民族的幸福有重要作用。佛教本義是覺悟和光明。破除迷信,提倡覺悟。信佛可以致富,使人達到精神升華,人生健康,要有佛法引導。貧窮不是佛教,學佛可以致富。通過佛法引導,勤奮精進,可以改變物質生活。同時,核心問題是戒律,一切都以戒得成就。‘無規矩不成方圓’,佛教的正信、弘揚依賴于戒。戒就是規矩,要把戒律堅持下去,佛教就興盛了。出家人與在家居士信仰追求都是一樣,都是為了追求人生的解脫,達到人生的覺悟,解脫生、老、病、死而學佛,為他人幸福,為人類幸福而學佛。學佛為自己,也為他人,是一個自利、利他的大好事。我以出家的方式,你們以在家的方式,形式不一樣,目的一樣,都為人世的解脫,實現人生的幸福。從不同角度,實踐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