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2g67d"></bdo>

  • <code id="2g67d"></code>
      <kbd id="2g67d"><noscript id="2g67d"></noscript></kbd>

      星云大師:我的人間性格 《百年佛緣》故事一籮筐

      \
      星云大師(來源:人間社)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性格也都有所不同??桌戏蜃又v的中國固有之道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八德中,有的人是忠心耿耿的性格,有的人是孝順齊家的性格,有的人有仁慈的性格,有的人有普世愛心的性格等等;而我,也有一些性格,就是父母生我與生俱來的性格。

        許多人經常會問我是一個什么樣性格的人?從小我勤勞、我節省、我慈悲、我結緣、我正義,若要用文字描述,很難表明我性格上特殊的地方,只有以二十二則小故事,略表我做人處事的性格了。

        一、缺嘴小雞

        七歲那一年的冬天,我見到兩只小雞被雨水淋得全身濕透,心中非常不忍,于是設法將牠們引到灶前,想藉著火的溫度將羽毛烤干,沒想到小雞因為驚慌過度而誤入灶中,等到我把牠們從火里搶救出來時,全身羽毛已經燒光,連腳爪都燒焦了,只剩上喙。

        看到奄奄一息的小雞,為了讓牠們存活下來,我每天耐心的用杯子裝滿谷類,一口一口喂食,并且經常以愛語安慰牠們。過了一年多,小雞不但沒有夭折,后來還能長大下蛋,親友鄰居都視為奇跡。其實我只是感同身受,把自己也當成小雞,處處為牠們設想而已。

        二、買鞋加價

        一九六四年的夏天,葉鵬勝的父親背了一袋僧鞋,頂著烈日,汗流浹背,來到壽山寺兜售。我當時為了籌措辦學經費,經濟也十分困難,但是想到當年出家人很少,僧鞋的生意一定不好,于是上前問他價錢,他說:“一雙二十五元。”我掏出三十元向他購買,他疑惑的說:“別人都要求我打折扣,為什么你不還價,反而還要加價?”

        我說:“販賣僧鞋很困難,如果你們不做生意,我們就很難買到僧鞋,如果你能多賺一點利潤,拿這些錢來改善質量,大量生產,可以便利我們購買。所以我這樣做,不只是為了幫忙你,更是在幫我自己,你安心收下吧!”

        “我從來沒聽過世間上還有這種道理的!”他摸著腦后勺,欣然地成交了這筆生意。后來,他將自己的兒子葉鵬勝送來就讀沙彌學園。

        三、心香一瓣

        一九九二年七月,我應拉達克佛光協會邀請,前往當地弘法。第一天的行程是拜訪拉達克首席喇嘛及印度駐蒙古大使庫碩跋庫拉仁波切所駐錫的寺院。車子行駛近山門的坡地時,我看到當地佛學院的數百位兒童,頂著烈日,夾道鼓掌歡迎。好幾次我請求司機停下來,無奈言語不通,車子一勁往前走。

        兩個小時的法會結束,已近中午,在回程中,我看到這些兒童居然還站在原地,合掌恭送我們離開。拉達克七月的陽光是曬不到一分鐘就足以令人頭昏腦脹的高溫,他們在這里站了數小時,為的只是獻上心香一瓣,實在是太令人感動了。

        我要弟子送給他們一些紀念品,隨行的弟子異口同聲地說:“師父!紀念品在來的時候,全部都發完了。”

        “趕快看看身上還有什么東西可以結緣的。”

        我一聲令下,大家開始掏衣袋,翻皮包,將隨身的鋼筆、書簽、手珠、鑰匙圈、菩薩項鍊、……,全都給了他們?;氐铰灭^,雖兩手空空,但是一顆心卻是滿滿的。

        四、喂海鷗

        我從小就很喜歡動物,尤其在雪梨喂海鷗的那一幕,最令人難以忘懷。

        有一天黃昏,我和弟子來到海邊,將吐司面包撕成一片一片,擲向沙灘上、海面上。漸漸地,海鷗蜂擁而來,甚至在面包還沒落地前,就已經被牠們在半空中接住,一條面包很快就被分光了。

        雖然明知怎樣都不夠填飽這么多海鷗的肚子,但是心中還是感到很抱歉。在回程的路邊小店,我們買了十幾袋的面包。老板看著我們問:“你們要舉辦大型聚會嗎?”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帶著一整車的面包,浩浩蕩蕩往赴一個稀有的“聚會”。這一次大家混熟了,也就不這么客氣了,有時群鷗在空中爭食,有時干脆飛近我們,將手上的面包啣走。

        只有一只長得很瘦小的海鷗,每次探頭想吃,但都被其他同伴搶去,為了讓牠吃到面包,我們對準牠的嘴喙丟擲,乃至跟著牠飛翔的路線,從海岸的這頭跑到另一頭,想盡種種方法,總算讓牠啄了一小口面包。臨走時,小海鷗特地飛到我的面前,圍繞三匝。

        回臺灣后,聽澳洲的弟子們說:位在高地上的南天精舍一向沒有海鷗出現,可是幾天來,卻有一只瘦小的海鷗老是高踞在佛堂的窗口上……。

        五、宇宙寺

        公路局第三工程處處長倪思曾先生,第一次到佛光山來的時候,朝山會館還沒有建好,山上各處也在工程中。我請處長在佛學院的齋堂吃飯,他說要添油香,我連忙說不必。他于心難安,總覺得在寺院里用齋,一定得添油香才可以。

        后來我就說:“既然處長您這么誠心誠意,那就添個大油香吧!如果能夠把大樹鄉這條泥土路鋪成柏油路,對地方建設將是一大貢獻。”

        倪處長立即回答:“做得到!做得到!大師,我現在才知道您的道場原來并不只限于佛光山,宇宙寺才是您的道場,全地球人都要為您添油香啊!”

        六、白雪溜冰團

        四十五年前,我擔任叢林學院院長時,白雪溜冰團遠從美國來到高雄表演,造成全市轟動,聽說學生廖秀姬很想去看,甚至還告訴同學:“這一次要是沒能去看,我會終生遺憾。”但是佛教學院的學生在上課期間,是規定不準請假外出的。

        過了兩天,我請她到院長室來,我說:“妳幫我去高雄買一些文具用品,買完以后,剩下的三百元,妳就順道在市區玩玩再回來,不必再去向老師請假了。”

        這時,她笑得好開心,歡喜地說:“是!謝謝院長,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從此以后,她安住在學業上,努力用功。

        七、玻璃絲襪

        黃秀美是一個美麗、活潑的女孩,即使在佛光山讀佛學院,仍然帶著一點紅塵的夢想。

        有一次,有人隨口問她:“秀美啊!想不想出家?”

        她卻認真地說:“我還沒穿過玻璃絲襪呢!”

        后來,有機會到美國訪問,我托人買了幾雙玻璃絲襪。海關人員檢查我的皮箱時,露出不解的異樣眼神,彷彿在問我:出家人買玻璃絲襪雖然不犯法,但是買玻璃絲襪做什么呢?我心里想:為了滿足一個學生穿玻璃絲襪的夢想,為了對一個徒眾發稀有的出離心表示鼓勵,你哪里會曉得出家人也有天下父母心啊!

        八、不舍一人

        四十多年前,佛光山沙彌學園剛剛成立時,有些家長將家中智能比較低,無法管教的孩子送來,我本著佛法不舍一人的信念,全部收容下來。這些孩子雖然反應差,不念書,但是頑皮好動的本性比起一般兒童來,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老師向我反應,這些孩子只會搗蛋壞事,不知感恩,不如將他們遣回。我說:“讓我來教他們吧!”

        我經常拿文章給他們抄,并且不時以愛語鼓勵。幾年過去了,他們從抄寫中了解讀書寫作的脈絡方法,漸漸變得聰明,并在《覺世》旬刊投稿獲刊登,高興地捧著佳作給我看。

        后來我在東山建了一個籃球場,每天下午和他們玩籃球,久而久之,他們從打籃球中,學到了遵守規則、懺悔認錯、禮讓對手、群我合作的觀念。還有些沙彌無師自通,竟然成為山上最會修理水電的技工,連外面請來的工人看了都自嘆不如。

        有一次,沙彌乘福騎著摩托車出外找水電材料時,不慎被來車撞上,昏迷不醒。在醫院急救,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是:“請你告訴師公,我已經好了。”誰說他們只會搗蛋壞事,不知感恩呢?

        九、住持下廚

        四十多年前的一個盛夏,午后兩點,有九個年輕人來到佛光山朝山會館,和柜臺小姐說:“我們都是大專學生,趁著暑假期間,從北部特地來此一游,因為是第一次來,人生地不熟,問了好幾次路,轉了好幾趟車子才到達這里,沒想到擔誤了午餐時間,不知道還有沒有飯可以吃?”由于已經過了供應餐點的時間,知客師就為他們每人煮了一碗面充飢。

        當時我擔任住持,剛接待完一批客人,從朝山會館后面經過,看到這九個身體高壯的男孩子狼吞虎咽的模樣,心想這么一點點面,怎么夠他們納胃,于是即刻到廚房為他們炒了一盤飯,并加熱四道菜。

        當熱烘烘的飯菜端上桌時,九個年輕人一陣驚喜,其中一人問:“這樣要多少錢?”

        “不要錢,是師父送給你們吃的。”柜臺小姐回答。

        臨走時,他們添了九百元油香錢。在當時九百元是一筆大數目,柜臺小姐好歡喜,趕緊向我報告,其實我當時只是想讓這一群疲憊的孩子們飽腹,不料居然得到十倍以上的報償,對于弘法事業不無小補。而最令我高興的,是從門后過道的窗口,看到他們每個人都帶著跳舞般的步伐走出大門。至今想起,心中還是充滿著無限的喜悅。

        十、廣結善緣

        我每次出外弘法,在觀光區難免會遇到兜售紀念品的小販,我想和他們結緣,買一些紀念品,但是看來看去,沒有一樣是出家人所需要的。心里想:如果買了這些東西回佛光山,要擺在哪里呢?可以送給誰呢?假使不買,我又很掛念,像每次到了澎湖,只見每個帆布帳蓬下,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石頭、貝殼加工的擺飾品,心想他們的生計一定很困難,他們一天能賣出多少個石頭?能銷售多少條貝殼項鍊呢?但是,如果光買一家,其他的小販怎么辦呢?左思右想,干脆廣結善緣,請徒眾到每一家攤販布施,一家一百元。

        直到現在,我到世界各地云游弘法,都不喜歡空手穿過市集,總要請人隨意買點什么和小販們結緣,才覺得安心。

        十一、小費是歡喜錢

        過去香港的出租車司機拒載出家人,因為他們認為出家人光頭,會使他們一出門就賺不到錢,乃至賭錢、賭馬也會輸得光光。為了改變香港人的成見,每逢搭出租車,我都在車資以外,附上豐厚的小費,給他們歡喜,讓他們發財。

        有一次,我在紅磡香港體育館演講時,對聽眾們說:“出家人就是財神爺,能帶給眾生物質與精神、世出世間的財富。”臺下一片掌聲雷動。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人現在很喜歡出家人,尤其喜歡聽聞佛法,因為聞法會改變觀念,好的觀念就能獲得財富。

        我主張給小費,因為我覺得小費是小小的布施,小費是歡喜錢,給小費就是有人情味的表現?,F在我在香港坐出租車,司機反而不收我的費用了。

        十二、用贊美代替批評

        六十幾年前,我初到臺灣,在宜蘭雷音寺弘法時,有一位熊養和老居士,經常到寺里來義務教授太極拳。他是江蘇人,曾任阜寧縣縣長,在宜蘭縣頗有名望。

        他在臺灣唯一的侄子熊岫云先生,是宜蘭中學的教務主任。有一天,正逢熊老居士七十大壽,熊岫云先生特地準備了一份大禮,向叔叔拜壽。熊老居士見了侄子,語重心長地說道:“我不需要你任何的孝敬供養,只要你肯在佛菩薩面前磕三個頭,念十句阿彌陀佛,我就心滿意足了。”

        熊岫云先生是一位虔誠的耶穌徒,哪里肯磕頭拜佛呢?于是拔腿就跑,但是回頭想想,叔叔是他在臺灣最親的親人了,因此心里又感到十分懊悔。為了想知道佛教究竟用什么力量,讓威德并具的叔叔心悅誠服,從此以后,他每逢周三、周六的共修法會,都會坐在宜蘭念佛會的一個角落里聽經聞法。

        起初,他雙手抱胸地聽我開示佛法,漸漸地,他見到我,會合掌問候。我從來沒有特別招呼他,也不曾勸他信佛。如是六年過去了,在一次皈依典禮中,我看到他跪在眾中懺悔發愿。典禮結束,他告訴我:“六年來,我不曾聽您批評耶穌教不好,甚至您還會贊美耶穌教的好處。您的祥和無諍,是我在耶穌教中不曾見過的,因此我決定皈依佛教。”

        十三、面的價值

        五十多年前,我經常坐上十個小時的車程,來往宜蘭、高雄之間講經說法。那時素食并不普遍,為了解決中餐,我都在彰化下車,到一個陋巷里的小面店吃陽春面。

        老板是一位木訥寡言的人,我從來沒有看過他和顧客說過一句話。他的陽春面每碗訂價一元五角,我每次去,都要他賣五元,他說:“五塊錢一碗,沒人要吃啊!”我說:“別人不吃,我吃。”所以,我每次都拿五元給老板結賬。久而久之,他不要我的面錢,我說:“當初是我主張賣五元的,現在你怎么可以不收我的錢?”因此,我還是堅持照付。

        五十年過去了,目前他已經在那里建起大樓。然而一向勤勞作務的他,仍然以賣面為業,只是隨著物價上漲,一碗賣到三十元,因為料好價實,生意還是和以前一樣鼎盛,客人絡繹不絕,而他也依舊和往昔一樣沈默不語,只顧著煮面端面,唯獨看到我來的時候,才興高采烈地主動上前招呼。

        十四、加護病房的水果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我到榮民總醫院作八個小時的心臟手術,等麻醉蘇醒后,被送往加護病房觀察。

        來到加護病房頭一天,偶然睜開疲憊的雙眼,看到一位歐巴桑來往于各病床間拖地,為了感謝她維護環境清潔,也為了不想錯過與每一個人結緣的機會,我勉強在身上找紀念品,卻遍尋不獲。突然看見對面桌上一籃水果,于是對看護的侍者說:“拿個水果給歐巴桑吃!”

        “哪里有水果呢?加護病房是不能帶水果進來的。”

        “那不是嗎?”我指了對面。

        哎!原來是章金生教授為了來探病,連夜趕工畫了一幅水果油畫送給我。雖然這一次我沒有送成,但是住在加護病房的二十幾天里,我天天都忙著把訪客送來的鮮花、水果轉送給別人,讓大家緣緣相結。

        十五、沙彌睡覺

        沙彌多半玩心很重,不愛讀書,所以每次一上課就打瞌睡,還有的竟然從第一堂睡到第六堂,讓老師傷透腦筋。

        有一天,教授天臺學的會性法師氣沖沖地跑來找我說:“除非你把那幾個愛睡覺的沙彌退學,否則我不教了!”

        我說:“請您息怒,不妨想想,這些沙彌正是好玩好動的年齡,本來就不喜歡讀書,他們肯待在教室里,就已經很不錯了,況且能坐著連睡六小時,也是不容易的功夫啊!”

        會性法師聽了以后,笑了起來。我繼續告訴他:“沙彌雖然睡著了,但心念還是沈浸在佛法的夢鄉里,睡間或醒來,聽到一字一句,也許對他們的一生受用無窮,這樣不是比他們在外面嬉戲游蕩,淪為壞孩子更好嗎?”

        十六、我的愛徒

        三十幾年前,在佛光山的普門中學校門前,我與黃英吉先生偶然相遇。他問我辦學之道,我敘說自己的理念及建設人間凈土的構想。在一番交談之后,才知道他是花蓮四維高中校長,慕名前來普門中學觀摩。

        從此,他對佛光山有了堅定的信心,不僅全家皈依佛教,而且經常出錢出力,支持佛光山的弘法活動。在學校教育方面,他一再強調:他的治校理念、辦學精神全部來自“人間佛教”理念,所以他要求所有老師都要閱讀佛教經典及我的著作,并且舉行考試,此外更鼓勵學生禪坐,每學期都邀請教界大德來校演講。如今四維高中的辦學成效之佳,可說是有口皆碑。

        有一天,他來佛光山,我剛好與全山大眾普參,便邀請他一起參加,向大家介紹時,我稱他是“我的愛徒”,這一句話讓他深深感受到佛門平等無差別的慈悲心。

        回到學校以后,他把老師、學生也視為一家人,每次只要和學生集會講話,開場白一定是:“各位愛徒!”

        有人問他:“你為什么把學生稱為‘愛徒’?”

        他回答:“我是佛光山星云大師的愛徒,我的學生自然也是我的愛徒。”

        十七、我看到了大家

        一九九五年四月底,我住院開刀,因為怕大家擔心,所以一直不敢對外宣布,但是消息還是走漏了。承蒙大家愛護,開刀后不斷有人來訪、來電,關懷我的病情。為了答謝大家的眷顧,六月十九日,我在臺北陽明山中山樓舉辦“懇談會”,藉此也讓愛護我的人放心。

        在教育部任職的鄭石巖教授應邀致辭時,說了一段禪宗公案:

        洞山良價禪師臥病在床時,弟子曹山本寂禪師前往探望,他問道:“老師身體有病,不知是否還有不病之體?”

        洞山禪師說:“有。”

        曹山禪師再問:“不病之體是否看得見老師呢?”

        洞山禪師回答:“是我在看他。”

        曹山禪師不解,問道:“不知老師看到了什么?”

        洞山禪師說:“當我看的時候,看不到有病。”

        鄭教授說完,回過頭來,問我:“師父!不知您在病中看到了什么?”

        我回答:“我看到了大家。”臺下一片如雷的掌聲響起。

        十八、以愛贏得愛

        五十多年以前,一位沈太太來到寺院里,一見到我,就哭著說:“師父!我以后不能來參加您的法會了!我不想活了,我的先生金屋藏嬌……。”聽完了她的訴苦,我說:“我有辦法能夠挽回妳的婚姻,不過,妳一定做不到!”她趕快收起淚水,央求我傳授她錦囊妙計。

        我嚴肅的說:“先生之所以有外遇,不外是太太在家抱怨嘮叨,嫌他這個不好,嫌他那個不對,所以只好在外面找歡樂,但是妳不但不自我反省,還變本加厲,對他種種批評,妳這樣謾罵,只會使先生覺得家里像地獄一樣,讓他更加厭惡摒棄……。”

        “那我該怎么辦呢?”她又掉下哀怨的眼淚。

        “妳要對丈夫更加的好,以恨怎么能贏得愛呢?以愛才能贏得愛啊!”

        過了半年,對于佛教毫無好感的沈先生突然來訪,感謝我挽回他瀕臨破碎的家庭。原來,沈太太照著我的話去做,回到家里對丈夫百依百順,甚至即使知道他要外出和別的女人相會,也不撕破臉,反而對他更加體貼。久而久之,沈先生覺得還是家里溫暖,因此又重回妻子的懷抱。

        有一天,沈先生忍不住問太太為什么突然改變態度,對他這么好。沈太太說:“因為我師父說‘以愛才能贏得愛’。”

        十九、新加坡四位少女

        一九七四年佛光山舉辦大專青年夏令營,知客師帶著學員巡山,有四位遠從新加坡來此一游的女青年也請求一起參觀,當大家來到朝山會館唯一一間的高級客房時,一陣驚嘆聲飛揚起來,其中一名青年說:“如果我今天能在這里住上一夜,真是死也甘愿!”剛好我在旁邊聽到這種渴求的音聲,不顧管理人員的意見,就答應她說:“妳可以住在這里。”

        這四位年輕人,后來在佛光山每一年的法會,她們都大力的捐獻、擁護,實在非常難得。其實,我只不過是隨緣給別人一點歡喜,從未想過這樣的回報。

        二十、為義工服務

        朱家駿原本是軍隊里的通訊官,為宜蘭救國團編輯刊物時,我發現他優異的編輯才華,便請他為我編輯《今日佛教》與《覺世》旬刊,由于他的版面設計新穎,標題引人入勝,突破陳年窠臼,因此被《幼獅》雜志網羅,發揮他的才干,在當年臺灣的雜志界,可說無有出其右者,對于編輯藝術的改進有卓著影響。

        記得他每次到雷音寺為我編輯雜志時,我總是預先將漿糊、剪刀、文具、稿紙等準備妥當放在書桌上,甚至晚上睡覺的枕頭、被單,也都是新洗、新燙,干凈整齊地疊在床鋪上面。他經常工作到深更半夜,我都在一旁陪伴,并且為他下面,泡牛奶,準備點心。

        他常和我說:“師父!您先去休息吧!”我還是堅持等他完工,才放心回寮。遇有寒流來襲,我怕他著涼,每次都將自己僅有的一床毛毯拿給他蓋。

        記得當年有些人知道我對他如此關愛,驚訝地問我:“您是師父,怎么倒像侍者一樣對待弟子呢?”

        我答道:“他如此賣力地為佛教奉獻所長,對于這樣的弟子,我怎么能不做一個慈悲的師父呢?”

        二十一、護航

        佛學院的院規規定:夜晚十點“開大靜”以后必須就寢。當時我還擔任院長,偶爾深夜巡視院區,看到幾個同學偷偷地開夜車,有的人藏在樓梯角落寫功課,有的躲在大殿暗處拜佛,回想過去自己不也經常如此?不禁啞然失笑,“真是自古皆然,哪個學生沒有開過夜車?”因深恐巡寮的老師會干擾他們,于是我就在附近繞來繞去,替他們護航。有時方便的話,還會送上一些點心,囑咐他們安心用功,但是也要注意身體健康。

        二十二、小人物

        盛隆大理石工廠的負責人余福隆先生與我素昧平生,有一天寄了新臺幣五萬元支票給我作為建設佛光大學基金,里面附了一封信,說他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盼這一點小小的心意,能對佛光大學的籌建工作有些許幫助。我當時想到大理石是一片一片慢慢切割而成,要賺五萬元實在很不容易,所以特地打電話向他致謝,并且問他:“有什么需要我幫忙服務效勞的地方嗎?”

        電話那頭傳來余太太驚喜的聲音,她很誠懇地說:“……我們很卑微,實在不敢勞煩大師,只希望大師能撥空到我們的工廠來普照。”

        我立即允諾,徒眾們在一旁七嘴八舌地說:“師父!行程已經排滿了,不要去了,何況路又不熟,萬一耽擱了時間怎么辦?”

        此刻我已經動身走出門外。

        我的車子才剛到余先生工廠門口,余太太就帶領工廠里的員工到辦公室來和我見面。我主動和他們握手問好,只見一個個都急著在身上把手擦干凈,才伸出手來。真是一群最純摯的赤子!

        臨走時,我邀余先生第二天帶領員工及眷屬,全部到臺北道場用午齋。

        當他們參觀臺北道場時,發現道場的地板居然是他們工廠的產品,都覺得與有榮焉,隨即看到十二樓中庭正在裝修,余先生立刻表示要發心捐獻這一片地方的石材。

        鹿母夫人因賣嫁衣捐作東園鹿子母講堂的基金而得到時人尊敬;須達長者以黃金鋪設祇園精舍而名垂青史;余福隆夫婦怎么會是卑微的小人物呢?

        “我的人間性格”收錄在我的《人間佛教》叢書里面,現在為了在《百年佛緣》一書中,讓讀者完整的認識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好、是壞;是真、是假;是善、是惡,就把它摘錄表達于此,讓讀者為我評價了。

      責任編輯:王冠

      熱聞

      • 圖片
      <<>>
      22

      農歷十一月初十星期六

      壬辰年 壬子月 丁巳日

      无码伊人6699久久大杳蕉 2020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免费 国产综合网曝亚洲

    1. <bdo id="2g67d"></bdo>

    2. <code id="2g67d"></code>
        <kbd id="2g67d"><noscript id="2g67d"></noscript></kbd>